2018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成立暨“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学科探讨”高端论坛
邀请函
尊敬的 女士/先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和前苏联著名的民族学家切博克萨罗夫等学者合作研究,对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首开环境与生态民族学研究的范例。当今,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全球化与地方性视野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央提倡和倡导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但是民族学学科引领下的跨学科、交叉整合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也是缺乏共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对于跨学科合作研究的急迫需求,使得很多学者开始尝试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界合作研究,然而,缺乏一个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整合研究与交流的有效平台。进入21世纪,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和更加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热点问题。今后,环境与生态文明的相关研究必将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尝试进行跨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的热点领域。
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是中国民族学学会下属的学术研究分会。本会是由从事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移民与气候变化、草地和林地保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从事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生态移民与生计方式变迁等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
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的成立及其学术定位在于整合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有关环境、生态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学者,致力于推动中国民族学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对于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性环境、生计方式与社会变迁进行整体性研究,重点致力于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鉴于您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本次会议诚邀您拨冗与会并惠赐稿件!
会议主题: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学科探讨
一、参考议题:
1.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外延
2.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3.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变迁
4.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与雾霾
5.生态移民研究
6.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知识
7.景观、圣地与朝圣
8.水利型社会与节约型社会
9.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动与比较
其他相关自选议题
二、会议日期:
2018年6月28日—6月30日
三、会议地点: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四、会议费用:
2018年6月28日会议注册报到;29~30日上午会议研讨,30日下午离会。参会人员往返旅费自理,会议期间食宿费和资料费,由会议承办方负责。
注意:参会回执请于2018年6月15日前发送到会议联系邮箱,论文全文投稿截至6月20日。
五、会议联系人:
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秘书处联系人:
郭跃 010-68931709 袁娅琴 17323590140
内蒙古师范大学会议组联系人:
乌恩15024988477 白通拉嘎13848514713
会议投稿邮箱:shengtaiminzuxue@yeah.net
六、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方: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方:内蒙古师范大学
协办方: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附件.2018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委会成立暨“生态文明建设的跨学科探讨”高端论坛
参会回执
注意:参会回执请于2018年6月15日前发送到会议联系邮箱,论文全文投稿截至日6月20日。会议投稿邮箱:shengtaiminzuxu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