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管单位赵天晓书记致辞
副秘书长孔敬对学会2021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体汇报,包括学术会议召开、规章制度建设、会员管理、会费收取、内部刊物编发、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完成情况、社会组织评估获得3A级以及其他日常工作情况,如民政部年检、各类材料编撰上报、财务工作、理事会、会长和秘书处工作会议、微信公众号运维等。
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宋小飞作2021年党建工作、分支机构工作以及学会年报论文集编撰工作汇报。中国民族学学会前期设立的临时党支部,于2021年和民族所民族学学科片党支部合并成立联合党支部,党建融入学会各项工作,加强了引领作用;9个分支机构在疫情影响下努力开展了各项工作,4个分支机构召开了学术会议;学会主编的论文集《民族学的转型发展》进展顺利,预计2022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秘书长祁进玉作2022年工作要点汇报,分别从阵地建设、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学术活动、国家智库、课题研究、学术书刊、平台建设、会员管理、分支机构管理,共10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副会长段超对中南民族大学承办学会2022年高层论坛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介绍,会议主题拟定为“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拟定时间为5月下旬或11月中旬。
副秘书长田阡对西南大学承办2022年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明确本次会议主导思想为喜迎党的二十大以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并根据疫情做好会务保障预案,会议时间拟定于7月。此外,重庆师范大学表示愿意协办。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郝庆云教授作高层论坛筹备工作汇报,她强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已成立论坛筹备工作组,申请了论坛专项经费,拟定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会议时间拟定于9月底。论坛筹备还得到了秦皇岛市民宗局、旅游局等政府机构以及一些社会团体的支持。
线上线下参会会长和与会代表发言
与会会长、秘书长以及会议代表纷纷对学会2021年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是踊跃申请办会,提议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地方进行指导、支持地方民族工作。副会长索端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表示,青海省已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将举行启动仪式,希望学会支持参与;副会长李伟(宁夏大学)表示,宁夏大学希望在2023年承办学会年会或高端论坛,宁夏自治区党委计划“十四五”期间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区”,希望学会给予支持;副会长刘夏蓓(北京师范大学)代表北师大珠海校区申请在2023年召开一次学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希望有机会为学会做出贡献;副会长杨昌儒(贵州民族大学)表示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后,贵州省提出要建成“民族团结模范省”,邀请各位会长、各位专家来贵州献言献策;副会长赵铸(大连民族大学)表示希望2023年能够承办学会的高层论坛;副会长曾明(西南民族大学)表示希望学会专家学者来四川做指导工作。
二是加强智库建设的建议。副会长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提出,2022年工作规划中提到的智库工作很重要,希望学会在这方面采取一些更具体的办法。副会长色音(北京师范大学)表示赞成学会年度规划在智库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建议。副会长张继焦(社科院民族所)提出关于学会开展国际学术活动的工作提案,建议开展的国际学术活动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即举办国际学术论坛,二是“走出去”,即组织本学会的学者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举办的会议;色音副会长附议支持关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建议。
四是拓展学术活动的建议。执行会长麻国庆(中央民族大学)认为2022年度计划举行的学术会议拟定题目都很有意义,希望能够围绕这些议题展开更多学术交流,并强调国际化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后疫情时代下的国际交流尤为重要,赞同张继焦副会长的提议;副会长徐平(中央党校):目前中央党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设了很多课程,学员们反响积极;副会长周大鸣(中山大学):建议学术会议增加涉及基础性研究的议题,包括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以及建国以来的民族政策的梳理等。
五是其他工作建议与意见。副会长丁宏(中央民族大学)指出了当前学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在疫情影响下如何保证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学术会议议题的选题,学会要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调整;副会长何明(云南大学)认为今年的学会工作计划比往年更为细致,由于学会组织相对松散,因此建议将工作规划进一步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在推进上进一步加强;副会长王希隆(兰州大学)认为在疫情期间,学会能够坚持按照计划执行并完成各项活动非常不易;副秘书长刘谦(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学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彰显,影响力越来越大,建议进一步扩大会员规模;副秘书长巴战龙(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将为学会做好服务工作;作为学会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杨春宇(社科院民族所)表示将做好学会支部的党建活动。
代管单位丁赛副所长发言
丁赛副所长作为民族所主管社团工作的领导发言。她指出:中国民族学学会是民族所代管的10个学会中最好的学会之一,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名牌学会。按照民政部以及社科院的有关精神,本次会长工作会议在一月份按时召开;在王延中会长的领导下,学会的党建活动以及学术活动推进都比较规范,且有创新;在会长们及全体会员的努力下,学会在学界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活动水平不断提升,对此代表代管单位表示感谢,并预祝中国民族学学会在2022年以及疫情之后有更多精彩的活动。
在王延中会长的主持下,与会人员表决通过了秘书处关于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王延中会长总结发言
王延中会长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对承办2022年会议的单位表示感谢,并指出,会长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说加强重大基础的研究,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调研考查工作,加强支持民族地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省、示范区等工作的支持,既是学会服务民族地区的体现,也是我们学会发挥平台作用的一个体现。对于各位会长提出的需求,学会将一一做出回应,尽量予以支持,除学术会议外,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调研、考察、撰写智库报告等形式来支持各地方工作。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王延中会长认为张继焦副会长提出的关于学会开展国际学术活动的工作提案,方案可行,可以尝试运作。
在智库建设方面,王延中会长指出,国家民委主管的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刚刚举行了年会,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民族学学会的各位会长可以依托于自身的研究领域,以学会的名义向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报送一批科研成果。王延中会长还提出,希望在2023年集结出版一批以会长为主要作者的智库成果,同时作为学会年报。
王延中会长表示,学会在2021年取得了两个可喜的成绩:一个是在民政部组织的社团评估中获得3A级,另一个是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社团主题活动资助。学会将继续努力,打造4A级学术社团。
最后,王延中会长代表学会和各位会长,对秘书处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感谢,并祝愿各位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全体会员,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进步,以更加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孔敬、王昊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