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论坛第76讲====
猴王在哪?日本猴园如何教游客识别一只猴子
主讲人: John Knight 约翰·赖特
主持人: 艾菊红
时间: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 13:30-15:00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6号楼社科院民族所 三层第三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约翰·赖特博士任教于英国女王大学。按照中央民族大学民社院与该校的合作交流协议,赖特博士于今年4月在民大进行教学访问。赖特于1992年获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乡村、人与动物关系、环境人类学。上世纪八十年代,赖特教授在日本和歌山进行田野工作,关注移民、农村人口减少、森林、农业、旅游等问题,近年转向人与动物关系的问题。近年在Current Anthropolog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等权威期刊发表过文章。
【讲座提要】
作为一项人与动物关系领域的人类学研究,本研究借助日本放养型动物园“野猿公苑”的案例检视了旅游业中对动物的使用。
野猿公苑有两种向游客展览猴子的方法。一种我称之为“群展”(troop display)。动物园用食物引用猴群到观猴点逗留。这种方法很有效,能够让猴群固定时间出现在公园里,占据了公园最大的景区分片,吸引大量观光客。
讲座将要详细解读的,则是公园展示单独的猴子个体,并增强游客个人化体验的一种方式。我称之为“个展”(individual display)。个展有两个部分。首先,公园管理人员要为游客识别猴子个体。这个过程一般是向游客讲述猴子的故事。猴王是吸引了管理人员最多注意力,也是游客最想看到的个体。其次,公园还鼓励游客自己去识别辨认猴子。游客自行识别被认识是在观光游览活动中加强自然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个展”两个部分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个部分依托的是特征识别:通过体貌特征,例如毛皮颜色、毛皮脱落、伤疤、痦子等,让猴子从其他个体中区分出来。游客能迅速学习此辨认方法。第二个部分对个体猴子的识别则需要通过对猴脸的整体印象来进行“整体识别”。我们平日里对别人的辨别就是采取这种方法。然而整体识别对常人来说是个挑战。灵长类学家具备这种能力,动物管理员也不同程度的拥有这种本领。多数游客则在猴子面前都出现了”脸盲症“。
本讲座将说明公园为了提高游客对猴子个体的识别能力、解决游客的猴脸脸盲症而做出的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日本猴园的猴子个体识别是个代理型服务:管理员代替游客识别猴子,而不是指导游客自己去辨认猴子。
【组织方】
中国民族学学会 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人类学论坛
联系人李耕 15010506627 lgblue@163.com
【公共交通指南】
地铁4号线魏公村或国家图书馆站 公交站民族大学站
“人类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作为民族学人类学学术共同体的交流道场,“人类学论坛”积极推介前沿学术成果。 往期人类学论坛内容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