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0月10日 周二 13:30-16:00
地点: 北京 海淀区 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6号楼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第三会议室(三层)
费用: 免费
类型: 讲座-沙龙
摘要:
人类一直在试图装饰和形塑自己的身体,这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和普遍倾向,但是改变身体的具体方式却具有文化差异。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改变实践,整容提供了审视身体和文化的又一个重要视角。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容整形作为一种新的身体改变实践开始在中国流行。据国际美容整形学会(ISAPS)的统计,2010年,中国整容手术的总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整容位于医学、审美和消费文化的结点。一方面,它是身体和审美的医学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医学的市场化或者“去医学化”。因此,继第一医学(预防医学)、第二医学(临床医学)和第三医学(康复医学)之后,整容被归为“第四医学”或者“健美医学”。
整容的兴盛和独特性使其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热点,关于整容的信息和讨论随处可见。但是深入、系统的研究依然不多。
本研究试图探询的问题是:在现代中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整容这一身体实践有着怎样的文化涵义,它对整容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本文的结论是,始于“自然”,终于“自然”,却又是通过手术这一人工干预的手段,整容,因而是一个有边界的人造“自然”的过程,而界定这种边界的正是“自然”。
关键词:美容整形;身体改变;审美;自然
个人简介:
方静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2012-2014年)。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人类学,近年来关注的主题包括美容整形、长期慢性病、养老等。
相关论文:
方静文,“整容在中国何以可能?”,《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
方静文,“从互助行为到互助养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方静文,“超越家庭的可能: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互助养老”,《思想战线》,2015年第4期。
方静文,“体验与存在——一个村落长期慢性病人的病痛叙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人类学论坛
“人类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近年中国民族学学会成为联合主办单位。
自2008年开办以来,“人类学论坛”以讲座为主要形式,惠及众多北京及外地学人。
未来,人类学论坛将继续打造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学术共同体的交流道场,为会员和观众推介前沿学术成果。
整合讯息
共享学术
中国民族学学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