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2024年昭君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8省10市的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及社会团体的150多位学者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文物局)、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昭君博物院承办。
研讨会紧紧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视域下的昭君文化创新发展”议题开展学术研讨。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刘利民主持开幕式。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黑小,湖北省宜昌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会长陈华分别致辞。学术研讨由内蒙古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王绍东主持。
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崔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世界民族》编辑部主任、研究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刘泓;呼和浩特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薛红伟;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文化保进会常务副会长易行国;民族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文学;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文平;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方;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刘兴成;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北疆文化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哈达;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全小国;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段建珺;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副院长、昭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包苏那嘎分别作了《昭君文化的定位、大众化及国际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呼和浩特市北疆文化品牌打造的实践路径探索》《南方楚国民族融合与西汉昭君出塞》《汉唐和亲公主的封号——以“宁胡阏氏”为中心》《昭君出塞对匈奴文化的影响》《远嫁乌孙的“汉朝公主”》《昭君“宁胡阏氏”封号来源臆测》《昭君文化符号与北疆文化品牌打造路径研究》《从昭君出塞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中国智慧》《非物质文化语境下昭君文化的当代传承——以和林格尔剪纸中昭君剪纸表达为例》《昭君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大会在自由发言和交流环节,与会者共同探究“昭君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内涵。
研讨会期间正值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展,与会人员参观了博览会和昭君文化博物院。博览会参展的有各省浓缩的博物馆及丰富的地域特色产品等,通过参观加深了对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的信念。
此次研讨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深研“昭君文化”,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以“和”为理念的处世哲学,推动了研讨向更深层次发展,彰显了中华文明中“和合”文明的可贵。学者们多方位的研讨,体现了“昭君文化”研究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文化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