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第一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源:公众号“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招生简章(来源:公众号“民族史”)
3.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高峰论坛(来源:公众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第一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于2016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地方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与文化”,会议圆满成功,广受学界赞誉。由此,人类学系决定于2018年4月举办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民族、生态与饮食”,为致力于研究多元生态环境中的民族、饮食与文化的学者提供研讨平台,同时增进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跨学科领域饮食与文化研究的对话与交流。
会议主题
民族、生态与饮食
会议议题
移民与饮食
饮食安全与健康
民族、生态与饮食
民族饮食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变迁
其他与会议主题相关之议题
会议时间
2018年4月20-22日
(4月19日,会议注册;
4月20-21日,会议研讨;
4月22日,地方饮食文化考察)
报名截止日期
2018年1月31日
(以附件形式,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摘要与简历)
【个人简历包括姓名、单位、职称,性别(便于安排住宿),
出版论文名称(不超过五篇),简历不超过一页】
参会确认
会议秘书处将于2018年2月28日通知确认参会人选
联系人
段颖 博士
duanying1115@sina.com
韦 玮
wwanthr512@163.com
宋佳秀
13619656862@163.com
会议组委会
陈志明 教授(主席)
cbengtan@sina.com
刘志扬 教授(人类学系主任)
zhiyangliu2000@163.com
段 颖 副教授
duanying1115@sina.com
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院及专业简介
民族文化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学院开设编辑出版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研究领域涉及汉藏、南亚语系,藏缅、壮侗、苗瑶、孟高棉、汉语语族的40余种语言,以及文学、文字、文献、文化等方面,研究方向有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应用研究,跨境民族语言研究等,部分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目前设有纳西族语言文学、藏族语言文学、彝族语言文学、景颇族语言文学、拉祜族语言文学、西双版纳傣族语言文学、德宏傣族语言文学、佤族语言文学、傈僳族语言文学、苗族语言文学、壮族语言文学、哈尼族语言文学、白族语言文学等13个语种方向。主要招收精通本民族语的纳西族、藏族、傈僳族、西双版纳傣族、哈尼族、德宏傣族、景颇族、壮族、苗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白族等且参加有关州市县口考生,学制4年,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广博,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兼通民汉双语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民族地区党政部门、教育文化及相关单位从事翻译、教学、科研、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文献整理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文书、秘书、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国家公务员工作。
主要课程
计算机、英语、泰国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越南语、文学概论、民族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行政管理学、秘书学概论、档案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汉语写作、应用写作、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语基础教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编辑出版学专业主要招收精通本民族语的纳西族、藏族、傈僳族、西双版纳傣族、哈尼族、德宏傣族、景颇族、壮族、苗族、拉祜族、佤族、彝族、白族等考生,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编辑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出版机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从事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报刊编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编辑学概论、出版学概论、电子出版技术、报刊编辑学、出版经营管理、中外出版业研究、选题策划与案例分析、书业营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传播学概论、新闻采编、美学、广告学原理、出版市场调查、中国编辑出版史、网络设计与网络出版、书业法律基础、校勘学、民族语言文字概论、英语等。
二、招生专业(语种)
注:招生计划以云南省招生管理部门公布的为准。
三、招生报名条件、语种、地点、时间及录取原则
(一)报名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已经取得云南省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
3.通晓本民族母语的少数民族且该民族所在州(市)县有协议招生计划(不得跨民族报名)。
(二)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考试。根据云南民族大学与相关州(市)县合作培养协议,拟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还需参加我校与各州(市)县联合组织的少数民族语言口语测试且成绩合格,藏族语言文学方向的藏族考生需参加藏文五省联考。
测试语种:2018年测试语种12个,分别为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彝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佤语、纳西语、苗语、壮语、哈尼语、白语。藏语使用藏文五省联考成绩,不再组织口语测试。
(三)测试地点设置遵循相对集中的原则。 2018年拟在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县、孟连县考生参加此考点的民语口语测试)、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峨山县、元江县考生参加此考点的民语口语测试)、彝良县、威信县(镇雄县考生参加此考点的民语口语测试)设立15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编辑出版学专业民族语口语测试考点。
四、报名方式及要求
1.报名时间:2017年12月25日-12月29日18:00
2.报名方式:登录“云南省招考频道”“云南省招生考试工作网”的“自主招生”报名功能进行报名,网址:www.ynzs.cn。网上报名成功后,到生源地招办进行现场确认。
3.考生只能报名参加本民族对应语种的口语测试,不得跨民族、跨语种报名;否则报名无效。
4.考生在网上报名时,要如实、准确填写信息,因考生疏忽或弄虚作假造成的损失及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须牢记用户名、登录密码及查询密码,并严禁向他人泄漏,以防被人修改信息。因考生本人泄漏密码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五、联系方式
云南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0871-65137809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0871-65913067
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高峰论坛
会议地点(除特别注明外):
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
2017年12月23日,星期六
9∶00
—
10∶20
开幕式及《探索西域文明》首发式
主持人:罗 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致 辞:
王 博(北京大学常委、副校长)
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
黄纪苏(中国西北考查团研究会会长)
《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首发式
致辞:孟宪实(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秦志华(中西书局总经理、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
王炳华(新疆考古所)主题报告:
《从高加索走向孔雀河》
10∶20
—
10∶40
茶歇
10∶40
—
12∶20
第一组
主持人:昝 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报告人:
1.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李希霍芬的“无意识》
2. 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南北朝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3. 张德芳(甘肃简牍博物馆)
《罗布淖尔汉简研究》
4.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黄文弼先生与甘肃省博物馆藏吐鲁番文献》
13∶20
—
15∶00
第二组
主持人: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报告人:
5. 史 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周肇祥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6. 吴华峰、徐玉娟(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黄文弼中心)
《万里流沙双仲良——黄文弼与丁道衡的西北考察交谊》
7. 刘子凡(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1949年前后的黄文弼》
8. 西村阳子(日本东洋大学文学部史学科)
《西方探险队与黄文弼地图:其共同性与学术价值》
15∶00
—
15∶30
“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开幕及茶歇(北大二院展厅)
15∶30
—18∶00
“回顾与展望: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论坛”(北大二院208会议室)
2017年12月24日,
9∶00
—
10∶40
第三组
主持人:刘文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报告人:
9. 王冀青(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
《刘半农与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交涉始末》
10. 昝 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Ahmet KemalIlkul在新疆(1916-20)——基于研究史与生平的初步考察》
11. 王乃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巴丹吉林沙漠考古新发现与游牧文化的早期发展》
12. 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卍字符号真相考》
10∶40
—11∶00
茶歇
11:00—
12:20
第四组
主持人:张德芳(甘肃简牍博物馆)
报告人:
13. 李 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塔里木盆地周缘佛寺遗迹的初步研究》
14. 刘文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新疆考古发现麻黄与大麻的有关问题》
15. 段 晴(北京大学)
《帛书梵语契约文书》
13∶20
—
15∶00
第五组
主持人:段 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告人:
16.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回鹘文〈华严经〉研究的新进展》
17. 荻原裕敏(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言语学研究室)
《从石窟题记思考龟兹学与吐火罗语研究的新方向》
18. 庆昭蓉、江南和幸(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言语学研究室、龙谷大学古籍数码档案研究中心)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时期之龟兹当地用纸──日本龙谷大学所藏库车出土汉文书之案例研究之一》
19.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唐朝西州与伊州的交通》
15∶00
—15∶20
茶歇
15∶20
—17∶00
第六组
主持人: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报告人:
20. 裴成国(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高昌货币史上的毯本位时代——兼论丝路贸易中的实物货币》
21. 白玉冬(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成吉思汗称号的释音释义》
22. 党宝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敦煌元代官文书续考》
23. 孙文杰(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满文寄信档看伊犁将军阿桂对新疆的治理与认识》
17∶00—17∶30 圆桌讨论(闭幕)
主持人:朱玉麒(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