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高层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圆满召开
论坛线下会场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紧接着开始论坛的主旨发言,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教授等五位专家作了论坛主旨发言。几位专家分别就“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跨学科体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符号象征过程”“沿海民族走廊对缔造中华民族的贡献”“都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等讲题,先后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创见。
专家主旨发言
其中,王延中研究员就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提出重要观点;麻国庆教授从跨学科体系视角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从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出发,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解读;纳日碧力戈教授运用“象似”“象征”“标指”等概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了符号学象征过程的深度探讨;周大鸣教授则将通过阐释海洋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来论述沿海民族走廊对于缔造中华民族的意义;段超教授以都市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窗口,探讨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何提升生产生活水平、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参会代表通过网络积极地向报告专家提出问题,各位专家作了积极的回应,会议呈现出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
下午的论坛分设六个会场,第一分会场重点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与理论基础,第二分会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与成功经验为主题,第三分会场围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案例来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分会场以乡村振兴为关键点来切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第五分会场从基层治理的角度出发来研讨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第六分会场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为主。线上、线下的各个分会场讨论热烈,总共有72位专家学者先后做了报告发言。各分会场的交流平均参会人数在100人左右,气氛热烈,讨论充分,效果明显。
下午6点,论坛闭幕式。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进玉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参会单位多、专家层次高、主题鲜明突出、发言水平高、交流研讨充分,与会专家学者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两个维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问题探讨,具有较好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论坛线下会场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