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会员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会动态 >学术活动
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12月11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及主旨发言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麻国庆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崔延强教授简要介绍了西南大学及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特色,并表示西南大学将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学科同频共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助力民族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致辞

麻国庆教授表示,中国民族学学会将立足新时代,团结和带领全国的民族学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对民族地区支持政策的研究以及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麻国庆教授致辞

开幕式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主持,他表示学院将进一步整合民族学学科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民族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在开幕式前一日,代表中国民族学学会在12月10日召开的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三届联合学术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他从方法论的角度评估学科史,提出学界至今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民族学之路到底需要重点总结和汲取什么经验和教训。

 杨圣敏教授代表中国民族学学会在12月10日的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三届联合大会作主旨发言

12月11日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祁进玉教授主持。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杨福泉教授以“从滇西北当下的民族‘三交’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阐述了当前滇西北各民族“三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特点,并指出要进一步通过民族古籍中各民族“三交”的记载整理与研究,以及对各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的研究,探索跨族际文化艺术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

▲ 杨福泉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色音教授以“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题,从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社会文化角度切入,探讨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为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 色音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宗教研究中的最核心议题,坚持宗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国家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及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其目标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宗教中国化的推动力量,积极的中国化是中国宗教的发展特色,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宏大进程。

丁宏教授作主旨发言

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以“在不确定性中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只能在不确定性中创新实现,需以守正创新的理念,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优秀传统文化三者融通起来,交互一体,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

▲ 纳日碧力戈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提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的第五种学术传统”的看法,认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史学渊源,已经构成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

▲ 张继焦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开幕式和主旨发言在中国民族学学会公众号同步直播。

▲ 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祁进玉教授主持主旨发言,直播观看人数达4000人


分论坛

分论坛学术交流环节,96位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认识问题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人类学话语体系建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生态文明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民族学人类学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八个主题开展学术成果分享和交流互鉴,大会共安排32位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会议主持和细致点评。与会学者表示,本次会议聚焦民族学对现实议题的热切关注,在新的历史方位,民族研究学者将围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闭幕式

闭幕式环节由祁进玉秘书长主持,八位学者代表各分论坛就学术交流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田阡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张继焦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作闭幕致辞。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莅临会场致谢。
田阡教授认为,本次年会为立足新时代开展民族学研究、服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学术参照,明晰了学术方向。

▲ 田阡教授代表西南大学致闭幕辞

张继焦研究员指出,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学新理论、新视野、新面貌的开启。他号召,新时代民族学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主线,理清各种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辨识清楚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的各种理论的适用性,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体系,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王延中会长对学会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肯定,并致谢学会协办12月10日召开的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三届联合学术大会,他在联合大会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学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全国民族学界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加快构建新时代民族学“三大体系”。

▲ 王延中会长出席闭幕式并发言

本次会议由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因疫情防控原计划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会议方式改为全线上会议,会议采取了腾讯会议加学会公众号直播的多样化方式召开,300人通过腾讯会议室参会,4000多人通过学会公众号直播观看了开幕式及主旨发言,成为学会有史以来年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资深专家云集,青年学者众多,会议层次高,规模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学学会在民族学界的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

▲ 中国民族学学会公众号直播年会开幕式与主旨发言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